1,热管一般分成两种,烧结式和沟槽式。烧结式主要是CPU用,沟槽的主要是用在GPU上,烧结的比较好。 2,热管里面真空的。
3,热管里面有一些纯净水,或其他的导热液体,比热容都特大,最强的是液态氨(有毒性),目前是发现的比热容最大的材料了。
4,水在真空中受热会汽化,速度和猛烈程度受温差的影响,成正比。
5,热管的导热能力和热管的直径成非线性增长。
通过以上5点和上文的伏笔来引出一下话题: 在上文提到过铜的散热器的整体导热能力高还有其他原因,在解释原因之前我的引入一个温差的概念,和散热器的工作流程, 开机之后CPU开始发热,导致散热器中的导热液汽化,到达散热器顶部,冷凝给散热器鳞片放热,回流到热管底部,再次受热汽化到 达散热器顶部,再次冷凝放热,回流。 即为:(受热→汽化→冷凝放热→回流)→(受热→汽化冷凝放热→回流)完成一个循环过 程,热管在导热时,实际上是再利用温差在做热交换,这里热交换的效率和频率,是起决定性作用的,高速的汽化和高速的热交换 频率才可以让散热器保持高效的工作,那么怎么才能提高汽化速度和热交换频率呢。第一散热器的鳞片导热能力要强,只有导热能 力强,才可以把每次汽化导热液所释放的热量充分吸收掉,铜的导热效率是无可匹敌的,这样热交换率就可以保证了,交换频率就 得看风扇的风压和风量了,这是Copper TRUE的瓶颈,过低的风量导致热管内部的导热液循环速度降低,热交换频率下降,无法产生 预期的温差,导热液的汽化速度和频率都受影响,从而让我们觉得纯铜的效果不好,反过来说如果风扇的风压达到了要求,散热器 表面的热量就无法聚集,使得散热器端和底座产生了较大温差,这样导热液的汽化速度和汽化频率都有提高,完成一个良性循环, 即为:高速猛烈汽化,高速放热导热,高速散热,高速冷凝,回流,继续高速汽化,这一切都是因为,风压提高带来的好处,所以 说,Copper TRUE 在提高风压之后带来的效果是非线性增长的。 有人会说了:什么叫高速猛烈汽化啊?YY吧?有多高? 国外一些优质热管的导热液,在极端条件下(突然加热,或者遇冷))汽化速度 可以达到1.1马赫。某些工厂有大型设备的热管散热器,怕水就是因为怕急速产生温差,导致汽化过于剧烈发生爆炸事故,道理上是 一样的。 南海系列的制胜法宝——8毫米热管。 首先也要给大家几个数据:长度为150mm的热管 受热→汽化→冷凝放热→回流 ,这是一个周期,周期是有速度的,越粗越慢也和温度有关。 直径3mm热管 热阻0.33 , 热传递速度:15焦耳/s ,周期速度:2.8/秒 直径5mm热管 热阻0.11 , 热传递速度:45焦耳/s ,周期速度:1.8/秒 直径8mm热管 热阻0.0625 热传递速度:80焦耳/s,周期速度:0.6/秒 我想也不用我说了,8毫米的热管已经把5毫米的秒杀了,秒了3毫米的至少十条街. 那么有人要说 这样算的话南海系列岂不是无敌了? 你说的没错,确实无敌——只是理论上....我们算一下南海2 4条8mmU形 等效8条,U120E 6条5mmU形等效12条,总导热速度为,南海2 640w/s ,U120E 540W/s 。 但是为什么在屡次PK 南海2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呢?以参看U120E的热管排列和南海2的热管排列,我觉得 这是主要的,剩下的就是焊接技术,做工,底座导致了南海2热效率利用率的低下。但是南海2的王者地位是绝对不可以动摇的,顶 级散热器无出其右。
下一篇:铝型材表面起泡或者起皮的起因及对策上一篇:铝散热器常用的六大表面处理方法